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
核心逻辑:
调节方式 = 神经调节(主导) + 体液调节(辅助) + 免疫调节(防御)
思维导图
1. 神经调节
- 结构基础:反射弧
- 组成:感受器 → 传入神经 → 神经中枢 → 传出神经 → 效应器
- 特点:单向传导
- 信号传导机理
- 电信号(动作电位):
- 静息电位:K⁺外流(内负外正)
- 动作电位:Na⁺内流(内正外负)
- 化学信号(突触传递):
- 突触结构:突触前膜 → 突触间隙 → 突触后膜
- 传递过程:电信号→化学信号→电信号
- 电信号(动作电位):
- 实例:
- 膝跳反射、缩手反射
2. 体液调节
- 主要方式:激素调节
- 激素特点:微量高效、通过体液运输、作用于靶器官/靶细胞
- 重要激素及功能:
- 甲状腺激素(调节代谢、促进生长发育)
- 胰岛素(降血糖)、胰高血糖素(升血糖)
- 抗利尿激素(调节水盐平衡)
- 调节机制:
- 分级调节(下丘脑→垂体→靶腺体)
- 反馈调节(如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)
3.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
- 比较:
特点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、局限 广泛 - 协同实例:
- 体温调节:
- 神经调节:寒冷→下丘脑→产热↑(骨骼肌战栗)、散热↓(皮肤血管收缩)
- 体液调节:甲状腺激素、肾上腺素分泌↑
- 水盐平衡调节:
- 神经调节:渴觉→主动饮水
- 体液调节:抗利尿激素分泌↑→肾小管重吸收水↑
- 体温调节:
4. 免疫调节
- 免疫系统组成:
- 免疫器官(骨髓、胸腺、淋巴结等)
- 免疫细胞(T细胞、B细胞、吞噬细胞等)
- 免疫活性物质(抗体、细胞因子、溶菌酶等)
- 免疫类型:
- 非特异性免疫: 第一、二道防线(皮肤、黏膜;体液中的杀菌物质)
- 特异性免疫: 第三道防线(体液免疫 + 细胞免疫)
-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:
- 体液免疫: B细胞→浆细胞→抗体(针对细胞外病原体)
- 细胞免疫: T细胞→细胞毒性T细胞→直接杀伤靶细胞(如病毒感染细胞)
- 免疫失调疾病:
- 过敏反应(免疫功能过强)
- 自身免疫病(如类风湿性关节炎)
- 免疫缺陷病(如艾滋病)
思维导图设计建议
- 中心主题:第2章《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》。
- 分支层级:按四大模块(神经、体液、两者关系、免疫)展开,每个模块再细分知识点。
- 标注重点:用颜色区分不同调节方式(如红色-神经、蓝色-体液、绿色-免疫)。
- 添加实例:在对应分支旁补充简写案例(如“体温调节→下丘脑”)。
- 关系箭头:用箭头连接神经与体液调节的协同作用(如“下丘脑→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”)。
辅助记忆技巧
- 口诀记忆:
- 反射弧五部分:“感传中传出效”
-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:“静K动Na”
- 对比表格:神经调节 vs 体液调节的核心差异。
- 流程图:绘制激素分级调节(下丘脑-垂体-甲状腺轴)或免疫应答过程。